1级能效:能效最高,单位功率产气量(比功率)更低,相同工况下耗电量最少,节能效果显著。
2级能效:能效低于1级,比功率较高,耗电量相对更大,但比3级能效(最低等级)更省电。
示例:
假设空压机功率相同,1级能效的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压缩空气,可能比2级能效节省约5%~15%的电能(具体数值因机型而异)。
1级能效:适合长时间连续运行的高负载场景(如工厂生产线),长期节能收益可抵消较高的购置成本。
2级能效:适合间歇运行或中低负载场景,初期投资较低,但长期用电成本高于1级。
购置成本:1级能效设备因技术更先进(如高效电机、优化设计),通常比2级贵10%~30%。
使用成本:1级能效长期电费更低,通常1~3年可通过节电收回差价(具体取决于使用时长和电价)。
1级能效:采用高效永磁电机、智能控制系统、低摩擦设计等,减少能量损耗。
2级能效:技术配置较基础,部分优化可能未达到1级标准。
1级能效:更符合低碳减排政策,部分地区或行业可能强制要求高能效设备。
2级能效:满足国家准入标准,但环保效益弱于1级。
优先选1级能效:若设备需24小时运行或年运行时间超4000小时,长期节能收益显著。
考虑2级能效:若预算有限或每日使用时间短(如<8小时),初期成本压力更小。
指标 | 1级能效 | 2级能效 |
---|---|---|
比功率 | 最低(最节能) | 中等 |
购机成本 | 较高 | 较低 |
适用场景 | 连续高负载 | 间歇或中低负载 |
投资回报周期 | 1~3年(长期更划算) | 短期成本优势明显 |
总结:1级能效长期更省电,适合高频率使用;2级能效适合预算有限或低强度使用场景。选择时需综合初始投入、使用时长和电费成本评估。